2019-11-26
各市(行署)教育局、網信辦、公安局、廣播電視局、“掃黃打非”辦公室,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教基函〔2019〕8號)要求,進一步規范我省面向中小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活動,促進校外線上培訓規范有序發展,現將《黑龍江省規范校外線上培訓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黑龍江省規范校外線上培訓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規范面向中小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活動,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教基函〔2019〕8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省校外線上培訓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規范校外線上培訓作為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的重要內容和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的重要抓手,通過對校外線上培訓機構的備案審查,嚴格規范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和線上培訓市場秩序,切實維護中小學生合法權益,保障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長。
(二)基本原則。堅持育人為本,推動校外線上培訓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不斷提高培訓的科學性、規范性和適宜性;堅持依法規范,依法依規對校外線上培訓進行監管,促進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加強行業自律、有序開展培訓業務;堅持協同治理,建立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采取“互聯網+監管”新模式,積極穩妥推進。
(三)工作目標。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對全省校外線上培訓及機構的備案排查;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立全省統一、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監管體系,基本形成政府科學監管、培訓有序開展、學生自主選擇的格局。
二、工作任務
(一)實施備案審查
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在取得ICP備案(涉及經營電信業務的,還應當申請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聯網備案、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定級備案的證明、等級測評報告后,登錄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http://xspx.eduyun.cn)提交相關材料,并按照《黑龍江省校外線上培訓備案審查辦法》(見附件)的規定,向省教育廳申請備案。已開展校外線上培訓的機構應當于2019年11月20日前提交備案材料,新成立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按照備案要求提交備案材料。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對提交材料進行審查核實,對符合條件和規定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予以備案并公布。
(二)開展整改排查
省教育廳會同網信、通信管理、公安、廣電、“掃黃打非”等部門對住所地在我省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開展全面排查,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應當積極開展自查,主動配合排查工作。經排查發現問題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應當按整改意見進行整改,于2020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并重新提交相關材料。2020年7月1日起,省教育廳將聯合網信、通信管理、公安等部門對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進行查處,視情節依法暫停或停止培訓平臺運營、下架培訓應用、關閉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經濟處罰等。
1.排查重點內容
(1)內容健康。培訓內容要傳播正確價值觀,應當在思想性、科學性和適宜性等方面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要求,體現素質教育導向,不得包含淫穢、暴力、恐怖、賭博以及與學習無關的網絡游戲等內容及鏈接等,不得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非法出版物,不得從事侵權盜版活動。課程設置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能力,學科類課程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與學生個體能力相適應。培訓內容和培訓數據信息須留存1年以上,其中直播教學的影像須留存至少6個月。
(2)時長適宜。線上培訓應當根據學生年齡、年級合理設置課程培訓時長,每節課持續時間不得超過4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直播培訓時間不得與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面向小學1-2年級的培訓不得留作業。面向境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校外線上培訓平臺應當具備護眼功能和家長監管功能。
(3)師資合格。具有完善的招聘、審查、管理培訓人員的辦法,師資隊伍相對穩定,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人員應當具有國家規定的相應教師資格。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要在培訓平臺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照片和教師資格證等信息,公示外籍培訓人員的學習、工作和教學經歷。
(4)信息安全。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要求,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絡安全預警通報制度和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具有完善的安全保護技術措施。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經培訓對象及其監護人同意后,對培訓對象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做好培訓對象信息和數據安全防護,防止泄露隱私,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培訓對象信息。用戶行為日志須留存1年以上。
(5)經營規范。嚴格執行國家關于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在培訓平臺的顯著位置公示收費項目、標準及退費辦法。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收取的預付資金總規模應當與服務能力相匹配,嚴禁超出服務能力收取預付資金,預付資金只能用于教育培訓業務,不得用于其他投資,保障資金安全。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60課時的費用;按培訓周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開展招生宣傳不得發布虛假廣告,不得對升學、考試通過率或培訓效果作出任何形式的保證性承諾。提供的格式合同(服務協議)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并切實履行相關提醒和說明義務,不得包含排除或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不公平、不合理的條款。鼓勵建立第三方賬戶監管機制,保護用戶權益。
2.任務分工
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網信、通信管理、公安、廣電、“掃黃打非”等部門共同負責的工作機制。
教育部門:牽頭組織校外線上培訓的綜合治理,公開投訴舉報方式,聯合相關部門現有執法隊伍開展綜合執法。
網信、通信管理部門:做好違規培訓平臺、應用的關停、下架等工作。
公安部門:加大對利用校外線上培訓活動傳播淫穢色情、網絡賭博等違法有害信息以及竊取公民個人信息、盜竊、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加強對校外培訓平臺的網絡安全監管;做好違規培訓平臺、應用的關停、下架等工作。
廣電部門:配合做好IPTV、互聯網電視等電視端違規校外線上培訓應用的處置工作。
“掃黃打非”部門:協助查處校外線上培訓活動中含淫穢色情和低俗等不良信息及侵權盜版、非法出版行為。
三、工作措施
1.強化綜合治理。依托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運用“互聯網+監管”機制,改進監管技術手段,建立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日常檢查抽查制度,共享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備案信息,加強部門配合,開展聯合執法,切實規范校外線上培訓行為。
2.建立黑白名單。對符合相關規定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列入白名單,對存在違規行為的列入灰名單并限期整改,對拒不整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列入黑名單。對列入黑名單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黑白名單由省教育廳利用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對外公布,及時更新。
3.完善工作機制。統籌校外線下和線上培訓規范治理工作,建立由教育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參與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電教、教研等部門和專家團隊的專業支撐保障作用。引導和推動行業協會、商會開展行業規范和自律。
4.加強公共服務。積極探索搭建在線輔導免費服務平臺,組織遴選優秀教師發揮自身教育特長和優勢,幫助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發展學生興趣和特長。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可以購買優質線上教育資源和服務。
附件:黑龍江省校外線上培訓備案審查辦法(試行)
附件
黑龍江省校外線上培訓備案審查辦法(試行)
為進一步規范面向中小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活動,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教基函〔2019〕8號)等文件精神,結合省內校外線上培訓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備案審查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機構住所地在黑龍江省轄區范圍內,面向中小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
學科類指的是中小學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教學科目。
第二條【責任主體】 納入備案范圍的校外線上培訓責任主體包括以下三類:
(一)機構自建或采購后自行運營的服務平臺由機構申請備案。
(二)綜合型第三方服務平臺(建立平臺后,采用招商形式吸引機構或個人老師進駐平臺,由平臺與課程供應方協同運營的平臺),由平臺主辦者申請備案,平臺主辦者和課程供應方共同對備案內容和結果負責。
(三)上述兩類之外的校外線上培訓,由與被培訓者存在服務合同關系的主體申請備案。
第三條【備案審查材料】 校外線上培訓機構信息備案材料主要包括:培訓機構的ICP(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電信業務經營許可(涉及經營電信業務的)等相關證照信息,建立黨組織情況的信息,資金管理、保障條件和服務承諾等信息,互聯網平臺信息數據交互及處理能力和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保護技術措施,服務器設置在中國內地的說明材料。
培訓內容備案材料主要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安排、招生簡章等,引進國外課程的要根據有關規定提供相關證明。
培訓人員備案材料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教師資格證明(外籍人員提供學習和工作經歷、教學資質或教學能力說明)。
第四條【備案審查重點】 校外線上培訓機構申請備案審查的內容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內容健康。培訓內容要傳播正確價值觀,應當在思想性、科學性和適宜性等方面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要求,體現素質教育導向,不得包含淫穢、暴力、恐怖、賭博以及與學習無關的網絡游戲等內容及鏈接等,不得出版、印刷、復制、發行非法出版物,不得從事侵權盜版活動。課程設置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能力,學科類課程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與學生個體能力相適應。培訓內容和培訓數據信息須留存1年以上,其中直播教學的影像須留存至少6個月。
(二)時長適宜。線上培訓應當根據學生年齡、年級合理設置課程培訓時長,每節課持續時間不得超過4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直播培訓時間不得與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面向小學1-2年級的培訓不得留作業。面向境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校外線上培訓平臺應當具備護眼功能和家長監管功能。
(三)師資合格。具有完善的招聘、審查、管理培訓人員的辦法,師資隊伍相對穩定,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人員應當具有國家規定的相應教師資格。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要在培訓平臺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照片和教師資格證等信息,公示外籍培訓人員的學習、工作和教學經歷。
(四)信息安全。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要求,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絡安全預警通報制度和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具有完善的安全保護技術措施。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經培訓對象及其監護人同意后,對培訓對象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做好培訓對象信息和數據安全防護,防止泄露隱私,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培訓對象信息。用戶行為日志須留存1年以上。
(五)經營規范。嚴格執行國家關于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在培訓平臺的顯著位置公示收費項目、標準及退費辦法。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收取的預付資金總規模應當與服務能力相匹配,嚴禁超出服務能力收取預付資金,預付資金只能用于教育培訓業務,不得用于其他投資,保障資金安全。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60課時的費用;按培訓周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開展招生宣傳不得發布虛假廣告,不得對升學、考試通過率或培訓效果作出任何形式的保證性承諾。提供的格式合同(服務協議)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并切實履行相關提醒和說明義務,不得包含排除或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不公平、不合理的條款。鼓勵建立第三方賬戶監管機制,保護用戶權益。
第五條【備案審查流程】 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在取得ICP備案(涉及經營電信業務的,還應當申請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定級備案的證明、等級測評報告后,登陸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http://xspx.eduyun.cn)提交包括機構信息、業務信息、培訓人員、課程內容等基本備案材料,并向省教育廳提交上述材料,申請備案。
第六條【備案公示】 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對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查核實,通過本廳門戶網站等渠道對擬通過審查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分批進行公示,公示期為七日。對符合條件和規定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予以備案并在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上公布。
通過備案審查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僅代表其在提交材料審查時符合相關要求。在后續運營過程中,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應當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監督。
第七條【備案變更流程】 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和培訓人員等備案內容發生變更,應當在七日內提交變更內容說明和變更材料。省教育廳依據備案要求對提交的變更材料進行審查。
第八條【黑白名單制度】 對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實施動態監管。對符合相關規定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列入白名單,對存在違規行為的列入灰名單并限期整改,培訓機構備案時提交虛假材料以及拒不整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列入黑名單。
黑白名單由省教育廳利用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對外公布,及時更新。
第九條【差異化管理】對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實行差異化管理,對于依法依規經營、收費退費行為規范的減少檢查頻次,對存在違規經營、違規收費、用戶投訴集中等問題的實行重點監測,加大檢查頻次和力度,督促其依法依規經營。
第十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