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3
全國水利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宣貫活動日前在成都舉行。《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活動期間獲悉,作為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水利行業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水利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進入全方位、多領域、整體推進、縱深發展的新階段,更大力度的改革創新舉措將加快落地,包括監管平臺建設、信用信息公開、分級分類監管、聯合獎懲措施等多項大招實招將助力水利建設邁向高質量發展。
“當前,水利建設市場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合同欺詐、偷工減料、圍標串標、掛靠轉包等失信行為高發、頻發、復發,深層次的原因是覆蓋全行業的征信系統尚未形成,市場主體信用記錄缺失,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不健全,失信成本偏低,信用服務市場不發達,失信行為信息傳播不廣泛。”水利部副部長蔣旭光直言。
水利部督查司巡視員皮軍介紹,截至2019年11月,水利部組織水利建設市場監督檢查共654個項目,涉及172個重大水利工程106個項目、一般水利工程(含病險水庫)273個項目、水毀修復項目283個、水利資金項目24個,舉報調查項目8個,發現各類問題9138項。責任追究各類責任單位166家次,涉及各類單位共146家,其中共有16家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17家國家級施工企業。
據了解,在對此前水利建設市場信用體系體制機制建設進行充分總結的基礎上,針對主要問題,水利部對《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暫行辦法》和《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評價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并于近期正式發布實施。
水利部建設司督查專員田克軍在介紹水利建設市場信用體系管理辦法修訂情況時指出,此次修訂工作以加強信用監管為著力點,創新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規范水利建設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
業內認為,兩個辦法的頒布實施,在增強市場主體守法意識,規范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作用明顯,可從根本上解決失信行為反復出現、異地出現、失信成本低、監管成本高、一刀切式監管和各自為戰式監管等問題,有效改進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評價成果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權威性。
“水利行業是經濟社會的基礎性、戰略性、公益性行業。”蔣旭光表示,加強水利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既有利于發揮市場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中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規范水利建設市場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強水利建設活動的可預期性和效率,又有助于推動水行政管理部門進一步“放”、高效地“管”、精準地“服”,是優化完善水利行業體制機制的基礎性工程,是解決水利行業深層次矛盾的有效手段。
蔣旭光表示,下一步,水利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即將邁入新階段,各項工作涉及面更廣、市場主體要求更高、許多措施更需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要在健全制度上做到“五個著力”,在強化執行上做到“八個落地”。
“五個著力”主要包括著力強化法治觀念,將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嚴格法治軌道;著力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公開水平,增強水行政主管部門公共服務和信用監管能力;著力構建全國統一的信用評價體系,盡快形成全國統一的評價標準和成果應用體系;著力加大聯合懲戒力度,真正使失信者“一處失信,寸步難行”;著力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培育水利行業信用意識。
“八個落地”包括信用記錄認定要落地、監管平臺建設要落地、信用信息公開要落地、職責分工要落地、分級分類監管要落地、信用修復機制要落地、聯合獎懲措施要落地、工作保障體系要落地。
宣貫活動上,水利部水保司副司長陳琴介紹了水土保持領域貫徹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的初步考慮,水利部建設司市場監管處對水利建設市場主體市場行為評價進行說明,水利部信息中心對全國水利建設市場監管服務平臺填報進行說明。此外,浙江省水利廳、福建省水利廳、廣東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當地水利建設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