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9
山東省人民政府
關于大力拓展消費市場加快塑造內需驅動型經濟新優勢的意見
魯政字〔2019〕143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決策部署,抓住用好市場需求持續擴大的戰略機遇,大力拓展消費市場,加快塑造內需驅動型經濟新優勢,推動山東高質量發展,在落實好《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擴內需補短板促發展的若干意見》(魯政發〔2018〕24號)等已有政策文件的基礎上,制定本意見。
一、加快培育新一代消費熱點
深度挖掘醫養健康市場空間,擴大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區范圍,實施“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行動計劃,強化康復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智力支撐,高水平建設國家醫療健康大數據北方中心、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等醫療產業集聚區,增加優勢醫療產品供給(省衛生健康委牽頭負責)。積極發展醫療、護理、養老等商業保險,探索“以房養老”新模式,實行養老機構備案制度,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直接登記,推動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開展企業化改制或公建民營(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醫保局、山東銀保監局等分別負責)。實施文化消費促進行動,在全省選擇10個縣(市、區)開展“文化消費示范縣”創建工作,鼓勵企業加盟山東文化惠民消費云服務平臺,支持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驗中心;大力發展全域旅游,進一步打響“好客山東”品牌;完善游客集散中心、咨詢中心和景區公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星級酒店建設給予適當補助;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夜間經濟,繁榮豐富“夜游、夜娛、夜食、夜購”等消費業態;設立山東省旅游誠信基金,2020年實現旅游投訴先行賠付制度全覆蓋(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等分別負責)。深入推進淄博市、濰坊市、濟寧市、威海市國家級信息消費試點和濟南、青島國家級數字家庭應用示范基地建設,積極發展智慧生活、虛擬現實、電子競技等新興業態;鼓勵建設信息消費產品體驗中心、科技體驗中心等,擴大信息消費受眾群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等分別負責)。加快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制定實施家庭看護、家務管理、家庭保潔、家政培訓、家政信息化等一批地方服務標準和服務規范,組織開展家政培訓提升行動、“領跑者”行動和信用建設專項行動,支持發展員工制家政企業,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對提供社區養老、托育、家政等服務的機構,落實社區家庭服務業稅費優惠政策(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民政廳、省稅務局等分別負責)。
二、鞏固提升住房、汽車傳統消費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費,推行商品住宅全裝修、住宅使用說明書和質量保證書制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負責)。擴大住房租賃消費,培育一批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將住房租賃補貼范圍擴大到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等分別負責)。加大城市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力度,重點改造建設小區水電氣路及光纖等配套設施,有條件的可加裝電梯、配建停車設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通信管理局、省市場監管局、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等分別負責)。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開展好青島市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工作(省商務廳牽頭負責)。加快建設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清理規范低速電動車,促進汽車消費升級(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負責)。落實好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購置補貼等財稅優惠政策,引導支持在新建和老舊小區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配套建設加氫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能源局、省稅務局等分別負責)。
三、培育農村消費新市場
把擴大農村消費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實施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落實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政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和引導各地推動有條件的農村普及衛生廁所,支持已確定的500個2019年度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加快村內戶戶通、“四好路”建設和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省財政三年統籌安排資金150億元,新建改造農村公路3.4萬公里(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等分別負責)。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行動,有條件的市可對農村居民報廢三輪車以及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給予補貼(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等分別負責)。支持淄博市、煙臺市、濰坊市開展國家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試點,鼓勵電商企業布局建設農村電商配送末端網點,大力發展連鎖化品牌化便利店,打通農村消費“最后一公里”(省商務廳牽頭負責)。發揮農業保險保障作用,將農業大災保險試點縣范圍由20個擴大到50個;對市、縣(市、區)開展的政府補貼的特色農產品險種,省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方式給予補助(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山東銀保監局等分別負責)。
四、引導境外消費回流
支持具備條件的國際空港、海港、郵輪母港增設免稅店,引進具備進境免稅品經營資質的企業落戶山東。支持省級以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大跨境電商培育和集聚力度,擴大消費者直購規模(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青島海關、濟南海關等分別負責)。支持國際資本參與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建設,積極引進國際高端教育、醫療資源,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采取合作辦學辦醫、設立分支機構等形式,建設一批教育醫療合作品牌,引導中高端服務消費回流(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等分別負責)。組織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行動,及時公布示范企業名單和產品信息,強化“三同”產品檢測和企業認證,構建線上線下“三同”品牌推廣網絡,促進國際市場國內化,減少消費“外溢”(青島海關、濟南海關、省市場監管局等分別負責)。
五、大力開拓省外市場
組織實施“山東名品進名店”行動,擴大山東產品在中高檔銷售渠道的比重,在省外大型連鎖超市設立山東出口農產品專區專柜;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拓展國內市場;支持省內商品交易市場到省外開設分市場、銷售窗口;做精做強展會經濟,加大對重點品牌展會的培育扶持力度,3年內打造5-8個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展會品牌(省商務廳牽頭負責)。支持省內有條件的企業在全國重要流通節點城市建立物流基地、分撥中心等倉儲配送網絡;依托濟南、青島、臨沂等物流節點城市和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打造集商品倉儲、物流配送、信息發布于一體的采購分銷中心(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等分別負責)。引進國內外大型零售企業在山東設立采購和物流中心,將更多山東產品納入其采購網絡(省商務廳牽頭負責)。
六、提升“好品山東”影響力
實施百年品牌企業培育工程,引進國際知名品牌策劃營銷公司,指導企業制定品牌戰略規劃,開展品牌策劃包裝和營銷推廣;實施“山東品牌中華行”進高鐵計劃,加快商品銷售與品牌傳播的創新融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等分別負責)。實施質量提升“百千萬”三年行動計劃,推動100家國內知名品牌企業與國際質量對標、1000家重點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10000家中小企業引進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加快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省建設,制定出臺企業標準“領跑者”管理辦法,建立標準云平臺,加強“團體標準”建設,推動與國際標準組織、國外標準機構合作,提升標準化水平(省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
七、實施基礎設施補短板專項行動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以重點領域投資擴大內需,2019年完成投資1萬億元,其中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3300億元。鐵路方面,加快魯南高鐵等10個在建項目建設,力爭新開工濟鄭、魯南高鐵菏澤至蘭考段等5個高鐵項目,建成魯南高鐵日照至臨沂段及臨沂至曲阜段等4個項目;公路方面,加快青蘭高速泰安至聊城段等27個在建項目建設,新開工濟南至高青等5個項目,建成長深線高青至廣饒段等9個項目,新改建普通國省道320公里;機場方面,加快臨沂機場改擴建等4個在建項目建設,新開工菏澤機場等3個項目,2020年起省級聯合市縣政府共同出資,三年內支持省機場集團設立500億元機場建設發展基金,推動運輸機場資源整合;港口方面,做大做強省港口集團,在港口資源整合中,保障港口企業所在市稅收分成不變,加快推進青島港前灣港區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日照港嵐山港區大型散貨碼頭等項目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方面,投資270億元,加快濟南、青島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等分別負責)。水利方面,完成莊里水庫、黃水東調二期和峽山水庫膠東調蓄省級戰略水源地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老嵐水庫前期工作,開展南水北調膠東續建、南濱海調水、沂沭河洪水資源利用等骨干水網工程論證建設,加快實現全省當地水、外來水的統籌調度(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分別負責)。5G基礎設施方面,加快濟南、青島、煙臺等核心城市和重要節點城市5G基站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年底前實現設區市城區重點區域5G網絡連續覆蓋(省通信管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分別負責)。能源設施方面,加快“外電入魯”輸電工程建設,實施光伏發電示范工程,打造海上風電、沿海核電和沿海LNG進口三大基地,啟動首批海上風電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財政廳等分別負責)。市政基礎設施方面,全面推進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城市排水管網、綜合管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等項目建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等分別負責)。
八、激發企業投資活力
建立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重點領域項目庫,定期發布項目推介清單,鼓勵民間資本以股權方式參與項目建設運營(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加快國有資產資本化、證券化,支持以新設企業、出資入股、增資擴股、股權置換、債轉股等形式,引進高質量戰略投資者(省國資委牽頭負責)。實施企業成長“護航”計劃,落實好小微企業升級高新技術企業補助、創新券等創新獎勵政策,培育行業“隱形冠軍”“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分別負責)。每年從全省遴選200家“四新”企業和“十強”產業企業,納入資本市場后備企業資源庫,優先支持在境內外各類資本市場上市掛牌融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山東證監局等分別負責)。組織申報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申請國家支持能耗單列,有效緩解能耗指標約束,促進重大項目落地(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九、實施“卡脖子”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行動
主動對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支持優勢骨干企業聚焦我省“十強”產業和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力爭在云計算裝備、生物酶、新材料等領域承擔一批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腦科學和類腦研究、種業等領域牽頭或參與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實施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建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庫,加大對技術研發、轉化和產業化等的支持,力爭2年內新突破掌握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和產品。(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分別負責)
十、加大社會資本及高端人才科技研發轉化激勵力度
鼓勵社會資本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對形成的成果可按所有權享有相應股權,具體比例按合同執行;對成果在魯轉讓的,給予社會資本方獎勵,獎勵金額不低于其轉讓收入已繳納的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支持社會組織設立基礎研究基金會,通過接受社會捐贈、設立聯合基金等方式籌集基礎研究經費,企業用于資助聯合基金的社會捐贈支出,依法依規實行稅前扣除。對在魯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的境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國內領軍人才、入選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的人才給予資金獎勵,獎勵金額不低于其在魯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對各類人才及其團隊的科研成果實現在魯轉讓的,給予資金獎勵,獎勵金額不低于其轉讓收入已繳納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等分別負責)
十一、做強“山東制造”
聚焦我省國內領先、國際具有較強優勢的制造業行業,用3-5年時間,全力打造十大世界級制造業集群。全力推進裕龍島煉化一體化、萬華乙烯、威聯芳烴等項目建設,打造世界領先的高端石化產業基地。依托高端鋁合金材料創新中心,延伸拉長鋁產業鏈條,提高下游精深加工比重,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鋁業基地和全球鋁產品交易中心。加強輪胎行業高端產品研發和品牌培育,力爭8家企業進入全球30強。加快補齊紡織服裝行業創意設計短板,打通印染關鍵環節,培育5-8家年銷售收入過百億的品牌企業。加大造紙行業投資收購、兼并重組力度,培育6-8家國際知名企業。培育3-5家交通裝備行業領軍企業,搶占全球增量市場,打造世界級重型商務用車和軌道交通裝備基地。突破高端數控機床數字化設計、動態誤差補償等核心技術,全省機床產值數控化率達到60%以上。圍繞深海作業、半潛浮動、大型平臺等領域,重點培育2-3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海工裝備品牌,高端海工裝備占國際市場份額達到25%以上。加快開發具有重大臨床需求的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產品,醫藥和醫療器械銷售額突破5000億元。聚焦氟硅材料、碳纖維、石墨烯、光電子四大領域,加快新材料前沿技術研發,培育20家以上銷售過百億企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分別負責)
十二、打響“山東智造”
實施“智慧賦能”工程,加快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支持企業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柔性制造等現代技術,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對新確定的省級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在數字山東專項資金中給予不少于 500 萬元支持;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產業集聚區,給予最高 3000萬元支持。對首次進入全國電子信息百強、軟件百強、互聯網百強的企業,在數字山東專項資金中給予300萬元一次性獎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大數據局等分別負責)
各市、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完善細化配套措施,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19年7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抄送:省委各部門,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監委,省法院,省檢察院。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9年7月31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