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8
榮成市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全國和全省試點。試點自去年啟動以來,榮成市發揮志愿服務制度化和信用體系建設的特色優勢,創新探索出文明實踐的志愿信用模式,有效占領了農村意識形態陣地,破解了現階段鄉村治理難題,走出了一條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榮成模式”。當志愿遇上信用,究竟發生了什么樣的“化學反應”?近日,記者來到榮成,一探究竟。
精準對接,志愿組織“接單”下鄉
“原來晚上沒事去打個牌,現在吃完飯就來夜校‘搶座’。”村民劉喜嬋說。前幾天,榮成市王連街道客嶺村第6期鄉村夜校開講,主要講述了農民脫貧致富經,吸引了一大批村民前來聽課。記者了解到,客嶺村今年26期的鄉村夜校課程已排好,課程涉及黨的政策、文化活動、科技知識等。
自從開辦了夜校,客嶺村有了不少新變化——鑼鼓隊、廣場舞隊成立了,十幾畝的閑置地種上了金蓮花、金雞菊,10多萬元的集體收入進賬。
開展志愿服務,榮成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據榮成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主任于靜介紹,榮成文明實踐志愿團隊通過云平臺以“菜單”形式亮出服務項目,鎮街分中心根據群眾需求在平臺“下單”,“下單”情況自動生成短信通知團隊負責人。志愿者“接單”后,在約定時間深入鎮街、村(社區)以及各類文明實踐基地,開展理論宣講、法制宣傳、農業科技、醫療健身等服務,并與受眾利用云平臺進行后續點評及解答互動。
“我們還以云平臺上展示的鎮街分中心、村居實踐所、志愿服務團隊以及志愿者‘月度活躍指數’等相關數據,作為文明實踐活動考核以及市財政部門獎補資金發放的依據。”于靜說,參加志愿服務的個人和團隊都將獲得信用加分,這樣就把方方面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目前,榮成市開展各類“點單式”服務1200多場次,舉辦各類政策理論宣講活動2800多場次,受益黨員群眾22萬人次。
榮成市志愿信用機制的探索,得益于志愿服務制度化和信用體系建設長期以來打下的良好基礎。早在2016年,榮成就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縣級志愿服務指導中心,實現了全市志愿服務“一張網”管理。榮成還是首批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市,2012年在全省率先啟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起覆蓋全部信用主體、所有信用信息類別的社會信用體系,成為國內首個將黨政機關、村居組織納入信用管理的縣市。
今年以來,榮成整合優勢資源,策劃實施了一批貼近基層實際、符合群眾需要、群眾樂于參與的特色活動、品牌活動,組建了市鎮村三級和34支部門專家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鎮村團隊采取“1+4+N”模式,全市所有村、社區均成立一支志愿服務隊,下設黨旗紅、巾幗美、紓難解困、垃圾分類4支志愿服務分隊,并因村而異成立若干支各具特色的服務分隊,868個村(社區)全部成立村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各類志愿小分隊達到1600多支,農村注冊志愿者達8萬多人。
信用撬動,農村人人爭當志愿者
“每到月底,我們就給村民公示信用積分,重新‘掛星’。你看,這干得孬好,一目了然!”夏莊鎮甲夼馬家村黨支部書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所長馬永泉在宣傳欄前向記者介紹說,“村民參加志愿服務都可以得到信用加分,每志愿服務4小時,可得一顆五角星,五顆五角星換一面紅旗,五面紅旗換一面國旗。”
夏莊鎮甲夼馬家村曾是膠東的老解放區,烈士有17位,各項工作一直位居前列。可前幾年,干群不和、矛盾高發,成了市里掛號的“軟弱渙散村”。馬永泉剛擔任支部書記時,也是躊躇滿志,怎么轉變村子落后面貌讓他費盡了心思。自從村里開始推行信用管理,每個村民的誠信分數全部上墻公布后,變化悄然發生了。
一位多年不配合村里工作的村民主動找到馬永泉,要求給自己派任務、參與村里事務。細問之下,馬永泉才知道,這位村民被正上小學的孫子“批”了一頓:“你的信用分那么少,我出去都不好意思跟人提。你以后得多掙分,多掙紅旗。”
通過星級公示,村民增強了榮辱感,激發了干群主動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在村內形成了對標先進、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據悉,榮成是這樣用信用撬動志愿服務的:市級層面,不斷增加守信激勵產品,達到一定信用分值的市民可享受信用貸款、減免費用等100多項守信激勵產品;村級層面,榮成市出臺《農村居民信用積分評價辦法》,將群眾參與理論宣講、清潔家園等26項文明實踐活動與個人信用掛鉤,居民參加志愿服務賦予一定的信用分值,鎮村兩級設立2000萬元的文明實踐信用基金,變過去村民福利“一刀切”為信用獎勵,讓村民既有榮譽感,又有獲得感。
目前,該市120多個村開設了“信用超市”或“志愿銀行”,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時長可折算成信用積分,換取數額不等的誠信券,到“信用超市”“志愿銀行”兌換生活用品或其他福利。
正向激勵,農村志愿服務走向可持續
榮成市的志愿信用建設,首先是從農村黨員干部開始抓起的,各級黨員主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參加志愿服務,帶動越來越多群眾支持和參與黨委政府號召,各項工作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全社會形成了一呼百應的廣泛共識。
據榮成市社科聯主席趙旭光介紹,今年榮成市圍繞推動鄉村振興,啟動實施了“四清”工程,其中每一項都是“老大難”問題,但是依托黨員志愿信用,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帶頭拆、帶頭干,有力帶動了各村居民參與,全市8萬多名農村志愿者成為“四清”整治的主力軍,推動80%以上的村整體通過驗收考核,困擾多年的難題得到了根本解決。
榮成市的志愿信用還有力增強了群眾自治的積極性,群眾參與村級事務、集體活動熱情高漲。“以前用信用加分激勵是促進‘要我干’,現如今,志愿服務成了一種新習慣,成了‘我要干’。”趙旭光說。
每天中午,王連街道東島劉家村的孤寡老人們都會來到村里的“暖心食堂”免費就餐,每天飯菜不重樣,保證湯湯水水、熱熱乎乎。“一周7天,有6天是村民自發組成的6支志愿服務隊來輪流做飯,剩余一天由村干部自愿出工。本以為開食堂要村集體往里貼錢,也擔心沒人做飯辦不下去,沒想到有人捐款捐物,有人出工出力,這食堂辦了快一年了,老人們都很滿意。” 村黨支部書記劉俊軍說。
“暖心食堂”一開始運行,的確受益于信用的激勵作用,但到了現在就完全變成村民的自發行為。“其實不在乎這幾分,最后福利也差不了仨瓜倆棗的,咱在乎的是這份榮譽。”志愿者劉大姐說。目前全市20多個村建起“暖心食堂”“暖心飯盒”,定期為村里的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配送可口飯菜,讓困難群體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志愿信用已經成為榮成市破解新形勢下農村治理難題的一劑良藥,不僅是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號召力的催化劑,還有力增強了群眾自治積極性,通過村民積極參加各類志愿活動,老百姓思善思齊的內生動力被激發出來,淳樸鄉風正在回歸和不斷發揚,培育引領社會新風尚。”趙旭光說。據了解,今年第三季度,榮成農村上訪同比下降69%,實現了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