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米vs本菲卡-直播软件-凯尔特人vs勇士g5-湖人打勇士战绩|www.xhswu.com

歡迎登錄315全國信用等級公示系統! 加入收藏 |  設為主頁 |  官方微博
政策法規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2019-10-22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藏政辦發 〔2019〕6號

                                                   各地(市)行署(人民政府),自治區各委、辦、廳、局:

  《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中發〔2018〕32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8〕93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邊穩藏的重要論述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區黨委九屆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全會以及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好、補齊短板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落實“六穩”要求,以處理好“十三對關系”為根本方法,順應居民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依靠改革創新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實行鼓勵和引導居民消費的政策,從供需兩端發力,全面營造良好消費環境,不斷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引導形成合理消費預期,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則。

  ——堅持消費引領,增加消費供給。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努力增加特色產品和服務供給,切實滿足基本消費,持續提升傳統消費,大力培育新興消費,不斷激發潛在消費。加大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力度,實現消費自由選擇、自主消費,提升消費者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鼓勵和引導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激發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等重點服務領域消費。

  ——堅持市場主導,培育消費品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引導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激發企業培育品牌的內生動力。營造有利于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提供消費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環境。

  ——堅持有效監管,推動消費增長。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消費產品和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強化信用在消費領域的激勵約束作用。推動互聯網與更多傳統消費相互滲透融合,構建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管相結合的消費共同治理機制,有力有序有效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堅持綠色發展,引導理性消費。提高全社會綠色消費意識,鼓勵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力戒奢侈浪費型消費和不合理消費,推進可持續消費。大力推廣綠色消費產品,推動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營造綠色消費良好社會氛圍。

  (三)總體目標。

  消費結構明顯優化,服務消費占比穩步提高,休閑旅游、文化體育、教育培訓、健康養老等服務消費明顯提升。加快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補齊消費領域基礎設施短板,著力打造我區“一核”(拉薩)、“三軸”(面向南亞開放的國際物流產業發展軸、川渝聯動物流產業發展軸、甘青新聯動物流產業發展軸)、“三區”(日喀則、林芝、藏青工業園區)、“四中心”(那曲、昌都、山南、阿里)的物流產業發展格局。促進城鎮居民和農牧民消費水平穩步提升,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服務消費占比穩步提高,消費環境更加安全放心。社會信用環境明顯改善,市場監管進一步加強,消費維權機制不斷健全,服務標準應用加快,消費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消費者滿意度顯著提高。消費領域基礎設施不斷健全,居民消費率穩步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顯著增強。

  二、進一步放寬重點消費領域市場準入

  (四)壯大特色旅游業。打造“地球第三極”整體旅游品牌,推進拉薩國際文化旅游城市、林芝國際生態旅游區和岡底斯國際旅游合作區建設,建好一批旅游脫貧樣板村和鄉村旅游、紅色旅游景點。深入推進援藏旅游客源落實工作。加大對進出藏航班航線的扶持力度。豐富“冬游西藏”特色旅游產品,嚴格執行各項獎勵措施,促進市場不斷釋放潛在需求。大力提升西藏旅游便利度,完善境外游客進藏旅游服務管理辦法,力爭2019年進藏函審批時間縮短50%,境外香客人數增加50%。積極推動色林錯、阿里大峽谷、易貢藏布景區、玉麥美麗鄉約生態旅游環線、旅游汽車驛站等重要景點景區建設。進一步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力爭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積極爭取國家制定出臺支持西藏旅游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全面推進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繼續深化與陜西、青海、云南等省區的合作,充分挖掘唐蕃古道、茶馬古道文化底蘊,發揮大香格里拉聯盟、中尼旅游聯合會等在客源互送、產品共推、品牌共建中的重要作用,增強西藏旅游品牌的區域影響力。理順出租汽車、汽車租賃等個性化、差異化出行價格機制。鼓勵發展租賃式公寓、民宿客棧等旅游短租服務。推進餐飲、住宿業標準化、特色化、信息化、大眾化。(旅游發展廳、外事辦、公安廳、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交通運輸廳、扶貧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推進實施“互聯網+藏文化”工程,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文化旅游綜合體、景區、街區和名村名鎮,打造西藏旅游文化產業園區。以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為龍頭,以各地(市)旅游文化節為重點,培育區域特色文化旅游產品。鼓勵文化、文物、旅游單位開展文化旅游產品研發設計。開展鄉村民間文藝演出隊扶持試點工作,積極培育壯大鄉土骨干文藝人才隊伍。舉辦“文創西藏”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鼓勵區內文化企事業單位與區外大型文化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拓展我區特色文化產品區外市場,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以慈覺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載體,重點培育“文創西藏”區域公用品牌。推動建立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在區內重點地(市)建立常設性的“西藏特色文化產業貿易服務窗口”,建立特色文化產品品牌認證發布機制,建設“西藏寶貝”文化電商平臺,健全我區特色文化產業營銷體系。加強科技與文化融合。以藏戲、藏香等為突破口,加快我區傳統工藝振興工作。實施好文化惠民工程。繼續推動互聯網服務場所和娛樂場所轉型升級。(文化廳、旅游發展廳、區黨委宣傳部、經濟和信息化廳、廣播電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擴大特色體育消費。繼續辦好跨喜馬拉雅自行車極限賽、西藏登山大會、拉薩市半程馬拉松賽、環巴松錯自行車賽、馬術表演等現有品牌賽事。積極發展健步走、廣場舞、游泳等健身項目以及休閑自行車、徒步山水游等運動休閑產業。挖掘、保護和推廣射箭、馬術、摔跤、吉韌、押加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利用白朗斗牛節、江孜達瑪節、望果節等重要節日節點,發展民族傳統體育表演業。利用“全民健身日”、民族傳統節假日等時間節點,組織開展賽馬、鍋莊舞、健身操、太極拳等群眾性體育展示和全民健身活動,創立全民健身活動品牌。引導具備條件的地方建設健身步道、戶外營地、徒步騎行自駕服務站等設施。創建國家級山地戶外運動健身示范區和山地戶外運動旅游目的地,以西藏登山大會為平臺,開發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的體驗式登山產品,打造世界級登山文化展示中心,打造戶外運動精品路線和羊八井群眾登山體驗基地。(體育局、旅游發展廳、文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培育健康養老產業。推進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的合作,通過協議合作、轉診合作、對口支援、合作共建、建立醫療養老聯合體多種形式,實現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的無縫對接。在全區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為年滿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開通優先便利就醫“綠色通道”。推進健康養老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逐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促進老年產品用品豐富多樣,養老服務方便可及。通過政策支持、便捷服務等,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在滿足本地養老服務需求基礎上,重點針對外地消費者發展養生養老服務業。大力發展藏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將藏醫藥養生保健、藏醫藥康復醫療融入健康養老全過程。(衛生健康委、醫療保障局、發展改革委、民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推進家政服務發展。加大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力度,積極培育家政服務企業和中介服務機構,引導鼓勵我區家政從業人員到區內外就業,培育壯大家政勞務市場。結合我區實際,研究制定家政服務業的服務標準和規范措施,開展家政服務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探索建立家政服務勞務對接機制和家政服務保險制度,鼓勵家政服務企業為從業人員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家政服務雇主責任保險、職業責任保險、意外險等保險產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市場監管局、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進一步創新政府扶持機制,在法定權限范圍內,通過購買服務、減免租金、稅收優惠等方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教育需求。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建立終身教育培訓機制,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依托本級直屬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培訓機構及社會團體開展專項技能培訓、農牧民技能培訓、興趣愛好培訓、綜合素質拓展培訓等。(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促進實物消費結構升級的政策體系

  (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支持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加快建設政府引導、部門監管、服務市場的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臺。研究制定住房租賃市場建設評估、城鎮住房保障、租賃和銷售相關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市結合實際探索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多渠道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建立健全房地產信息發布機制,加強輿論引導,穩定市場預期。(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促進汽車產業消費。貫徹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實施城市公交等車輛購置稅稅收優惠政策。鼓勵購置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促進有效消費,切實增強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積極作用。在稅收、土地等方面給予優惠,引入內地大型新能源汽車銷售企業入駐我區,在我區建設新能源汽車銷售、充電基礎設施和售后服務網絡。簡化汽車辦證流程。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積極推行新車上戶和舊車過戶“一站式”服務;擴大新車免檢范圍,對新車注冊、登記、上牌進一步簡化程序,縮短辦理時間;進一步規范舊車(包括二手車)年審、過戶檢測、辦證等環節。(商務廳、稅務局、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安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擴大地產產品消費。按照政府引導、部門支持、企業主導、市場運作原則,進一步擴大我區青稞系列食飲品、牦牛系列畜產品、西藏好水(飲用水、礦泉水)和建材等特色產品區內消費。舉辦地產產品“進工地”“進機關”“進學?!薄斑M部隊”“進企業”“進超市”專項對接洽談,全面提升地產產品市場競爭力和消費帶動力。大力開展地產產品宣傳推銷活動,以重大節慶活動、宣傳日、保護日為契機,擴大地產產品商標品牌影響。積極組織西藏原產地產品參加區內外各類品牌展示、產品展銷活動,講好西藏品牌故事,提升區內外消費市場占有率。(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經濟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國資委、市場監管局、工商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拓寬升級信息消費。培育形成一批擁有較強實力和本土特色的數字創新企業。重點發展面向社區生活的線上線下融合服務、面向文化娛樂的數字創意和面向便捷出行的交通旅游服務。創新發展生活類信息消費,建立健全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體系。加大公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藝術的數字化保護和開發力度,建立權威、專業、共享的“西藏特色文化產業資源目錄庫”,促進特色文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經濟和信息化廳、區黨委宣傳部、區黨委網信辦、文化廳、科技廳、廣播電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推動商貿創新發展??茖W規劃布局建設具有綜合帶動力的集群消費商圈,完善“互聯網+”消費生態體系,鼓勵建設“智慧商店”、“智慧商圈”。大力發展便利店、社區菜店等社區商業。建設培育特色商貿小鎮。支持具備條件的城市重點培育一批具有我區特色和現代經營模式的步行街,促進線上線下互動、服務體驗融合、商旅文體協同、購物體驗結合。推進經濟型酒店連鎖經營,鼓勵發展各類生態、文化主題酒店和特色化、中小型家庭旅館。大力支持大學生、科研人員、農牧民等創業創新群體進入商貿流通領域,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推動商貿流通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商務廳、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快推進重點領域產品和服務標準建設

  (十五)完善消費標準制定。開展放心消費創建工作。積極開展新業態、新消費以及服務消費質量監測專項行動。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瞄準生活必需品和特色農畜產品等重點消費領域,綜合采取風險監測、質量分析等措施提升質量水平。加大“三品一標”認證,貫徹落實國家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和標準體系,加強我區綠色產品認證有效性評估與監督。推動強制性地方標準立項工作,制定滿足地方自然條件、風俗習慣等特殊要求的地方標準。積極發揮市場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有效發揮標準與認證的戰略性、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市場監管局、經濟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打造西藏產品品牌。選擇西藏好水、青稞、牦牛、藏藥、手工藝品等重點行業,持續打造凈土健康等特色品牌,引導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推動消費轉型升級。提高注冊商標數量,加強西藏品牌宣傳,培育高知名度品牌。每年重點培育5個以上西藏特色知名品牌。(市場監管局、經濟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建立健全消費領域信用體系

  (十七)建立消費信用信息共用共享機制。依托自治區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聚焦重點消費品和旅游、家政、養老、健康等服務消費,進一步加大在市場監管、稅務、海關等領域信用信息歸集力度,建立健全企業信用檔案和人員檔案數據庫。全面推進重點行業、領域誠信體系建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落實企業信息共享共用主體責任,督促企業加大基本信息數據收集力度,實現產品生產信息互聯互通,方便消費者一站式查詢。(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經濟和信息化廳、商務廳、應急管理廳、生態環境廳、人行拉薩中心支行、拉薩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加強信用信息公開。強化“信用中國(西藏)”網站公示功能,逐步實現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產品抽檢結果等不涉及個人隱私、企業、國家秘密的信息向社會全部公開,為公眾提供信用信息查詢和消費預警提示服務。建立完善重大信息公告和違法違規記錄公示制度。(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健全激勵懲戒機制。深入開展價格誠信、質量誠信、計量誠信、文明經商等活動,強化市場監管、應急管理、環境保護等部門的行政執法力量。優化企業納稅信用評價體系,建立誠信企業“紅名單”和失信企業“黑名單”,營造“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社會氛圍。在部分地區試點建立失信企業懲罰性賠償制度,在總結評估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建立完善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機制,根據企業信用風險等級合理配置和調度監管資源。(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市場監管局、人行拉薩中心支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推進消費維權改革。加強12315體系建設,完善自治區、地(市)、縣(區)、鄉(鎮)、社區(街道)五級聯動的維權網絡機制。將消費、質量、價格、知識產權投訴四個維權平臺統一整合到12315維權平臺,打造方便快捷高效的消費維權綜合服務平臺。加強金融消費維權,強化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投訴咨詢熱線的監督管理功能,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引導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金融機構誠信服務、規范經營,不斷提升消費滿意度。加強廣告監管,規范各類廣告宣傳,加大虛假違法廣告案件查辦力度,嚴厲打擊虛假違法廣告。加強電商消費維權,針對電商銷售重要時間節點,加大與電商平臺、消費者協會合作力度,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市場監管局、商務廳、人行拉薩中心支行、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完善質量追溯體系。運用大數據技術,統籌規劃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提高產品生產管理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逐步形成追溯數據統一共享交換機制,實現部門、地區和企業追溯體系互通共享。完善食品、藥品等重要消費品召回制度,通過整合政府、企業和協會多方力量,運用法律、市場和行政等多種手段,協調生產、流通和運行等各個環節,兼顧質量、消費和發展等多重目標,最終形成城鄉產品信息暢通、線上線下有效銜接的全程追溯體系,全力提升重要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流通消費安全監測監管水平,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監管平臺,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網絡,提升基層監管執法效能。強化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從食品源頭建立追溯體系、產品質量驗證體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依法履行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生產經營、召回和處置。建立食品安全專家庫,為不安全食品的停止經營、召回和處置提供專業支持。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擴大專項監督檢查抽查覆蓋面,增加抽查頻次,加強聯合監督執法。每年分類組織2次以上,隨機抽取檢查對象比例不得低于5%,提高監管效能,減輕市場主體負擔。雙隨機抽查結果公示率須達到100%。(市場監管局、商務廳、農業農村廳、經濟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補齊消費發展設施短板

  (二十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適應消費結構升級需求,改造提升城市老舊服務基礎設施,補齊農牧區服務基礎設施短板,提升服務自動化、智能化和互聯互通水平,擴大服務城鄉的基礎設施網絡覆蓋面,以健全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支撐服務業加快發展。圍繞旅游休閑、特色文化、體育產業和健康養老、家政服務等領域,盡快組織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停車場等配套服務設施。鼓勵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及個人在遵守城鄉規劃的基礎上,利用自有土地、地上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允許對外開放并取得相應收益。(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旅游發展廳、文化廳、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完善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力度,以“集散全區、輻射南亞”為目標,基本建成物流園區和物流配送中心體系,不斷完善我區綜合物流園區(中心)基礎設施。將拉薩市打造成陸港型和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將日喀則(吉隆)打造成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通過信息化和服務拓展等手段將現有的鄉鎮商貿中心和村級農家店升級改造成鄉(鎮)配送中心和村級服務站點,進一步整合和共享利用郵政、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快遞、農村客運班車、鹽業等現有的農牧區物流網絡與渠道資源,開辟縣城到鄉、村的配送線路及網點,形成縣(區)—鄉(鎮)—村三級農牧區網絡配送體系。加大物流信息化建設。支持龍頭企業發起設立物流聯盟,引導聯盟企業建立合作共享機制,開展跨地(市)營銷和業務合作。創新“最后一公里”物流共享系統,探索“聯合配送”模式,鼓勵郵政參與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依托網絡優勢整合縣域內快遞、電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等資源,搭建商貿物流大數據平臺,建設服務農牧區的公益性倉儲分揀物流運營中心。(商務廳、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經濟和信息化廳、郵政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完善促進消費政策保障

  (二十四)完善消費財稅支持措施。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個人所得稅法的通知》(藏政發〔2018〕38號)等相關政策。加大增值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力度。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對服務消費予以支持。(財政廳、稅務局、發展改革委、商務廳、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促進金融服務提質增效。繼續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支持居民和消費者在購房、裝修、家庭耐用消費品、汽車等方面的信貸需求。適應消費升級和變化發展的需要,推出適應民眾消費升級多樣化服務需求的金融產品。針對我區消費者實際情況、研究靈活的質押、抵押辦法,促使消費者放心地把即期收入部分轉變為即期消費。嚴格執行中央賦予西藏的特殊優惠金融政策,實施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私營經濟的各項政策,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升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加強消費金融宣傳,讓消費者了解現有消費信貸政策,盡可能地使有條件的消費者能夠取得消費信貸支持。(人行拉薩中心支行、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城鄉居民增收綜合配套政策試點、專項激勵計劃和收入監測試點。加快建立全區統一規范的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加強和改進對企業工資分配的宏觀指導。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補貼制度,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推進公立醫院和高校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擴大收入分配自主權??茖W合理確定社會救助、撫恤優待等標準。全面開展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工作。(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農業農村廳、財政廳、民政廳、退役軍人事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七)深化“放管服”職能轉變。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大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典型示范、服務協調的力度,有效推進“放管服”監管制度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進一步提升服務非公經濟發展的水平。加大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力度,大力推進以“優商品、通商路、減商負、立商信”為導向的商貿流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商務領域非公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強消費引導政策宣傳

  (二十八)加強消費領域統計監測。完善消費流通領域統計監測體系,優化統計指標,提升數據質量,增強分析能力,更好地反映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情況。研究制定服務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統計分類,加強對電子商務、服務消費等消費領域的統計調查,完善旅游、文化、網購、體育、健康、養老、家政、教育培訓、房屋租賃等重點服務領域消費統計監測,研究建立較為全面反映服務消費發展水平的統計指標體系。建立并推行綠色產品市場占有率統計報表制度。健全消費政策評估機制,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重大消費政策評估。(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西藏調查總隊、商務廳、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九)強化消費領域大數據應用。充分利用自治區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加快推動各部門、各地區消費領域大數據應用并實現互聯互通。推動社會組織、電商企業等相關領域建設大數據庫,支持專業化大數據服務企業發展。加強政府與社會合作,建立消費領域大數據分析常態化機制,提升大數據運用能力。(發展改革委、區黨委網信辦、公安廳、經濟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做好消費宣傳引導工作。在重大消費政策出臺后,通過召開專題發布會、專家解讀等方式,正確引導社會預期。定期組織召開消費形勢或相關消費領域專題信息發布會,及時發布消費發展信息、增強社會信心。加強和改進新聞媒體關于消費文化的宣傳報道。組織編制年度居民消費發展報告。鼓勵和引導農牧民理性消費、文明消費、綠色消費,過好今生幸福生活。將正確消費理念納入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科普活動周、全國低碳日、世界環境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質量月、食品安全宣傳周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媒體開展公益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區黨委宣傳部、區黨委網信辦、市場監管局、廣播電視局、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人行拉薩中心支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1月22日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處

2019年1月24日印發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