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米vs本菲卡-直播软件-凯尔特人vs勇士g5-湖人打勇士战绩|www.xhswu.com

歡迎登錄315全國信用等級公示系統! 加入收藏 |  設為主頁 |  官方微博
信用動態 當前位置:首頁 > 信用動態
陳洪宛:統籌協調合力推進信用監管工作

2019-08-05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司長陳洪宛。

  記者: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陳洪宛: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將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著力部署推進。今年兩會上,“信用監管”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建相適應的市場監管新機制,提出加強信用監管是基礎,是健全市場體系的關鍵。這些都表明,信用監管已成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規范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迫切需求。當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不斷涌現。與此同時,“一人生病全家吃藥”“撒胡椒面”“平均用力”的傳統監管難以應對經濟發展中的新情況、新挑戰、新問題。因此,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監管機制極為迫切。信用監管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是要根據市場主體信用狀況實施差異化的監管手段,實現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從而提高監管效率,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迫切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公正監管必須落實到位,只有管得好才能放得開。信用監管通過創新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實現監管資源配置在需要監管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對象上,有效提升了監管效能、維護了公平競爭、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此次印發的《指導意見》是國家層面第一個對信用監管進行統一部署的重要文件,既有全局性、戰略性布局,也有具體詳實的落實舉措,將為深化“放管服”改革注入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動力。

  三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求。提高誠信水平,營造人人講誠信、守承諾的社會氛圍,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心愿。失信代價過低、懲罰過輕、傳播較少是目前失信問題高發、頻發、復發的重要原因。《指導意見》“對癥下藥”“靶向治理”,在強調深入推進失信聯合懲戒的同時,提出對食品藥品、生態環境等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的領域內產生嚴重失信行為的市場主體及相關責任人在一定期限內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大幅提升失信違法成本,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記者:與傳統監管方式相比,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新”在哪里?

  陳洪宛:與傳統監管相比,新型信用監管機制主要體現出“四個新”:

  一是監管理念新,要求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與傳統的斷續式監管模式不同,信用監管是貫穿市場主體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監管機制。在事前監管環節,通過市場主體“做承諾”“重教育”“用報告”,提高依法誠信經營意識。在事中監管環節,全面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在事后監管環節,強調用好失信聯合懲戒的“利劍”。

  二是監管方式新,要求根據不同信用狀況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傳統監管模式對所有監管主體平均用力,監管成本高,市場主體壓力大、受干擾多。而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是根據市場主體的信用等級高低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從而提高了監管效能,讓監管力量“好鋼用在刀刃上”。

  三是監管手段新,要求以大數據為基礎以信用評價為依據實施精準監管。與傳統監管方式相比,信用監管更加強調采用“互聯網+”、大數據的手段,有效整合各類信用信息,建立風險預判預警機制,及早發現防范苗頭性和跨行業跨區域風險,為監管部門開展精準監管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信用監管也強調要充分發揮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行業信用評價等各類信用評價的作用,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進行精準刻畫,為監管部門開展差異化監管提供依據。

  四是監管機制新,要求跨地區、跨部門和全社會協同監管。與傳統監管各自為戰的模式不同,信用監管強化了地區間、部門間協同監管,包括信用監管機制協同、業務協同、信息化系統協同。同時也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鼓勵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作用,整合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信用監管的強大合力。

  記者:指導意見提出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分級分類監管的基礎是精準的信用評價,這方面進展如何?

  陳洪宛:分級分類監管是信用監管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根據企業信用狀況,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對信用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減少對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而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格監管,從而做到“讓守信者降成本,讓失信者付代價”。

  信用評價是分級分類監管的基本依據。信用服務機構的快速發展和大數據技術的日新月異,使我們有條件并且很方便地對企業做出即時的、全覆蓋的信用評價,以支撐分級分類監管。今年以來,我們已完成涉天然氣、涉煤炭、道路客運等重點領域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推送至相關行業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商會以及金融機構參考應用。同時將評價結果按區域通報至所有省區市,對受評企業實施分級分類監管。近期,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又組織相關機構完成了第一期3300萬余家全量市場主體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工作,為全面開展分級分類監管奠定了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及時總結提煉各地方各部門在開展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方面的有效做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在全國實施推廣。同時我們也鼓勵部門和地方在更多領域探索創新實施分級分類監管,為全面推廣信用監管奠定基礎。

  記者:貫徹落實指導意見過程中,在加強信用立法方面有何考慮?

  陳洪宛:信用立法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效運轉的重要基礎,是各項信用機制有效落地的關鍵保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作用,會同相關部門積極推進立法工作。總的來看,當前加快信用立法,使信用制度建設有實質性的法律支持已有了一些現實基礎。

  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們在現行法律法規框架下,通過各領域專門法律法規嵌入信用有關核心條款,為今后集成上升為信用基本法做好準備,已有《廣告法》《外商投資法》《個人所得稅法》《公務員法》等16部法律中寫入了信用記錄、信用激勵與懲戒等條款。

  從地方層面來看。由于信用建設存在地域不平衡性,具備條件的地方先行立法,有利于探索解決重大理論及現實問題,為國家層面立法提供重要參考與實踐經驗。目前已有陜西、湖北、上海、河北、浙江等5個省(市)以及福建廈門、江蘇宿遷等城市先后出臺了專門的地方性法規。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指導意見要求,推動制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法律,加快研究出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管理辦法等法規。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信用監管規則和標準,及時出臺相關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或規范性文件,將信用監管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制度規范,進一步夯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法治基礎。

  記者:指導意見出臺了一系列操作性強、含金量高的舉措,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如何推進落實,保障政策落地?

  陳洪宛: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從三個方面推進信用監管落地落實。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切實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牽頭部門的作用,推動各地區各部門,細化責任分工,完善配套制度,落實信用監管各項政策舉措。同時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的協同作用,整合形成信用監管的推進合力。

  二是開展試點示范。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圍繞信用承諾、信用修復、失信聯合懲戒、信用大數據開發利用等重點工作,組織開展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試點示范。在各地區各部門探索創新的基礎上,及時總結、提煉、交流開展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的好經驗、好做法,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

  三是做好宣傳解讀。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會同人民銀行召開了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信用監管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接下來,我們還將通過舉辦政策知識培訓班,利用報刊、雜志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加強宣傳報道等方式,深入細致地向市場主體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工作,不斷營造信用監管的良好社會氛圍。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