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米vs本菲卡-直播软件-凯尔特人vs勇士g5-湖人打勇士战绩|www.xhswu.com

歡迎登錄315全國信用等級公示系統! 加入收藏 |  設為主頁 |  官方微博
信用動態 當前位置:首頁 > 信用動態
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信用建設路徑

2018-05-29

5月26日,2018中國信用4·16高峰論壇暨第十四屆全國信用體系建設經驗交流年會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信用研究中心、全國信用教育聯盟及部分全國性社會團體等共同主辦,主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信用理論和實踐探索”。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司長陳洪宛、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局長萬存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企業監督管理局巡視員劉琳分別圍繞推動信用體系建設,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社會征信系統建設與金融風險防范;健全信用監管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護航等做了專題演講。

  信用工具為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提供必要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率,讓發展成果普惠全社會,成為當前的重要任務。我們致力推動將信用工具廣泛應用于社會經濟治理的各個方面,為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率提供有效抓手,提供必要支撐。”陳洪宛說。

  陳洪宛表示,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各地方各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大力推進下,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

  從國家層面看,一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頂層設計基本完善,機制體制等基礎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二是建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截至目前,全國法人和其他組織存量代碼轉換率99.9%,個體工商戶換碼率95.1%,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辦理相關業務帶來很大便利。三是推動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共信用信息歸集數據量突破166.6億條,已聯通44個部門和所有省區市,并與國家人口庫建立了信息核查與疊加機制,完善了自然人基礎數據,推動消除政府部門間“信息孤島”,加強協同監管。四是建立部際聯動的聯合獎懲制度。目前,已簽署信用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37個,制定聯合獎懲措施100多項,初步建立起“發起-響應-反饋”機制。

  從地方層面看,截至目前,陜西、湖北、上海、河北、浙江等五地先后出臺了地方性信用法規;南京市打造“市民誠信卡”,為廣大市民提供信用服務;杭州市為誠信市民提供公共交通先乘車后付款、圖書館借書免押金等優惠便利服務;蘇州市推出“桂花分”,探索市民信用評價;上海浦東研究“政務誠信指標體系”,支持政府誠信建設。此外,很多省市積極探索以信用監管手段優化營商環境,取得良好成效。遼寧省制定實施《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政務服務審批效率不高、政府招商引資不講誠信等7個破壞營商環境主要問題予以重點解決等。

  陳洪宛提出,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信用為抓手打造更優營商環境,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推動實施事前信用承諾、事中信用分類管理、事后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進一步完善各領域紅黑名單制度,在辦理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等過程中,推進對誠信企業實施“綠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對失信企業依法依規進行禁止或限制,提高守信收益和失信成本。

  以政務失信專項治理為契機推動重點領域信用建設。加強政府自身誠信建設,政府機構被列入法院失信被執行人或其他“黑名單”的,必須及時修復信用,動態歸零。對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承諾不兌現、“新官不理舊賬”、政府工作人員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進行督促整改,將營商環境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和公務員因違法違規、失信違約被司法判決、行政處罰、紀律處分、問責處理等信息納入政務失信記錄,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處和曝光力度,追究責任,懲戒到人。

  組織開發基于信用的惠企惠民產品,使守信主體享受便利優惠。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廣泛歸集整合注冊登記、納稅、社保、知識產權、水電煤氣、倉儲物流等相關公共信用信息。在此基礎上,推進建立“信易貸”“信易租”“信易行”等系列守信激勵機制,促進守信主體更加容易獲得融資信貸、辦公設備租賃、交通出行等服務,提升守信獲得感。

  以信用示范城市創建和城市信用監測為抓手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城市信用體系建設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一環,地方政府把參與示范城市創建的條件作為本地區信用建設工作努力的方向。繼續實施并不斷優化城市信用監測,督促信用監測排名靠后的城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對標先進,正視差距,把握方向,奮起直追。

  打破信息孤島,大力推進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要聚焦采集內容,圍繞社會關注度高、時間節點性強、對推動信用工作有重要意義的領域開展信用信息的主動采集,特別是圍繞重點領域和重點人群建立動態更新的信用信息記錄。創新采集方式,一方面依托共享平臺,廣泛、機制化地采集各部門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過程中形成的信用信息,另一方面依托第三方機構、行業協會商會等機構采集市場主體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信用信息。通過“信用中國”網站暢通信息主體自主申報信息的渠道。

  推進信用立法工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信用法制保障。中共中央印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明確提出探索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相關法律制度。信用法制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保障,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效運轉的關鍵,為更好地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并發揮其作用,必須要加強信用立法工作,以有效規范信用信息的采集、整合、交換、發布和使用,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信用信息不對稱問題,形成信用信息共享機制,警戒和懲戒失信行為,褒揚和獎勵誠實守信,優化社會信用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

  征信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經進入新階段,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人關注自身的信用記錄;二是人人參與信用建設;三是人人期盼社會信用體系取得新的成果,發揮更大的作用。”萬存知在論壇上表示。

  萬存知指出,首先,我國現代征信體系建設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征信體系建設的戰略目標更加明確。即要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實現征信的全覆蓋。二是我國征信體系建設的基本理念在認識上更加統一。培育獨立第三方征信,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按市場規則推進信息共享,打通信息孤島、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的積極作用、始終堅持公平和正義等理念,目前已經基本成為社會共識。三是征信產品供給渠道更加有效。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市場合理的培育和激發,在傳統金融領域以外還有很多金融活動,與傳統金融活動有密切的關系。

  此前經過深入研究和統籌協調,整合了市場征信資源,讓8家市場征信機構做個人征信業務準備。通過兩年的準備期,有成功經驗也有很多挑戰及問題,整合了8家開展個人征信業務的市場機構和市場自律組織,協同共建成立了百行征信公司,這是一個開放體系,未來還會有新的組織不斷加入。百行征信公司掛牌運行后,原先進行個人征信業務準備的8家市場機構不再從事個人征信業務,其部分征信職能將剝離出來并入百行征信公司,個人征信以外其他的職能,主要是數據服務還會繼續做。

  通過市場力量共商、共建、共享建立的百行征信平臺,與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從征信服務的供給來看,將更加權威、效率更高、公信力更強,這是我國在征信市場上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的作用,市場組織強強聯合的一個成功范例。

  其次,我國金融風險防控有了新舉措。萬存知表示,現階段我國的金融風險出現了一些新特征,可歸納為“四性”:多樣性、關聯性、傳染性、迭代性,此外還具有系統性的特征。所以在金融風險防控方面就需要新的舉措,歸納為“六個相結合”:表外與表內監管相結合、傳統金融與新興金融相結合、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相結合、本幣與外幣相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結合、中央和地方相結合。

  萬存知說,去年7月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及黨的十九大,都對防控系統金融風險提出了戰略性要求。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防控金融風險提出了明確的任務要求。除了一些傳統方法外,防控金融風險需要有兩個新保障:

  第一,需要有金融業綜合統計體系保障。銀行、證券、保險以外還有很多金融機構。這些機構在信息規制、核算統計上不完全一樣。按照中央部署要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體系,主要就是金融活動要按照全國統一的核算規則、統一的要求進行,以便于全面綜合掌握情況。

  第二,需要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征信收集的是企業借貸和擔保的信息,在這基礎上還有其他的信息。除了一些流水賬的信息還有統計匯總的功能。可以做一系列縱向、橫向和點對點的分析。

  信用監管契合現代化經濟體系監管需求

  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持續深入推進制度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大力優化服務,營商環境大幅改善,在改革紅利持續釋放的同時,市場主體數量和新設企業數量大幅增加,這對完善市場監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劉琳對此表示,在市場主體大量增加、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監管資源高度緊缺的今天,需要遵循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充分發揮信用在市場經濟發展和市場秩序維護中的作用,充分調動市場和社會的力量參與監管,推動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要強化部門協同監管、增強監管合力,切實保障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定權,構建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社會共治格局。

  據劉琳介紹,近年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大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積極轉變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以信息歸集共享為基礎,以信息共享為手段,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初步形成并發揮效能,契合了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需要。

  一是扎實推進企業年報和信息公示,夯實信用監管的基礎。信息對稱是信用監管的基本前提、企業將其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信息向社會公示,是企業向社會負責的具體體現,有利于擴大社會監督、促進企業誠信自律。商事制度改革以來,企業年檢改為年報公示,企業由對政府部門負責改為對全社會負責。2004年以來,企業的年報率都保持在85%以上,去年企業的年報率達到了90%以上。全國累計有464.6萬戶企業公示了1000多萬條股東和出資人信息以及股權變更等及時信息。市場監管行政處罰信息做到了應公示盡公示,有效提升了社會公眾對企業經營狀況和信用狀況的知曉度,企業主體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同時,大力推進企業年報多報合一,進一步減輕企業重復報送、多重報送的負擔,通過信息公示進一步強化信用約束。下一步,還要繼續鞏固好年報成果,著力提高年報質量,加強年報分析利用,強化對企業即時信息的公示監管。

  二是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督促企業誠信守法經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是市場監管方式的重大變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雙隨機一公開通過信息化手段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檢查人員、抽查檢查結果錄入審核公示等各項工作流程,固化了信息系統和抽查平臺中結合大數據監管、風險分類,合理匹配隨機抽查的頻次和比例,有效地促進監管智能化、簡約化,提高了監管精度,降低了行政成本。隨機抽查意味著每一個市場主體都有可能被抽查到,去年抽查企業的比例是3%,今年將達到5%,可以進一步以更低的監管成本保持對監管對象的有效監管,提升監管效能。今年將以機構職能整合和綜合執法改革為契機,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保持對企業的有效監督。

  三是全面建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強化信用支撐。建設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是國務院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明確要求,目前該公示系統已經全面建成,政府部門商業機構、銀行、媒體、中介、組織和社會公眾都可以通過該公示系統查詢企業的公示信息,并且可以在政府部門授予榮譽、審批資質、銀行信貸、招投標等多領域廣泛應用。目前系統的累計訪問量已經達到447.3億人次,累計查詢量達到100多億人次。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是企業年報公示的法定平臺,是政府聯合監督的平臺,是公眾查詢狀況、避免交易風險的平臺,也是加強信用監管的重要手段。今年將繼續優化這個公示系統的使用和管理功能,圍繞服務監管、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深入挖掘公示系統的數據和互聯網資源,運用大數據加強市場監管服務工作提高監管效率、提升服務水平。

  四是推進社企信息共享、推進多元協同共治。信息的歸集共享是市場監管部門協同聯合懲戒和社會共治的基礎,目前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歸集政府部門產生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黑名單等信息累計已經達到5.68億條,通過國家企業信息信用公示系統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向各部門推送企業的相關信息5000多萬條。同時,建立了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失信企業名單制度,目前在企業經營異常名錄里的企業有442萬戶,在嚴重違反失信企業名單里面的企業有3.28萬戶。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將這些信息及時推送給相關的政府部門,通過信息公示和共享,在政府采購行政許可、銀行信貸等領域進行聯合懲戒。


友情鏈接